要害詞:古典文學 張養浩
張養浩是元代交流有名政治家、文學家。《全元散曲》收錄其小令161首、套數2首,多少數字僅次于張可久、喬吉。其散曲題材普遍,多為懷古諷時和寫景之作,作風豪放與婉麗兼而有之。明代朱權編輯的北曲樂譜《太和正音譜》評其曲“如玉樹臨風”。張養浩還能詩,著有《云莊類稿》詩文集。
張養浩少時便有文名。19歲那年,他游濟南白云樓時作《白云樓賦》,文中有“惜余才疏生晚后機遇,不及奮筆為擬燕然銘”“長歌大方吊痕跡,風動仿佛來英魂”等句,抒發了愿為國度立功立業的志向和情懷。文章一出,人們爭相傳抄,后來傳到山東按察使焦遂那里,焦遂讀了年夜為贊賞,例外接見張養浩,并推舉他當上了東平的學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22歲的張養浩到京城年夜都求仕,那時的平章政事不忽木看過張養浩的文章后,推舉他為御史臺掾吏。一次,張養浩生病,不忽木到張養浩家看望,只見他家非常簡樸,一無長物,贊曰:“此真臺掾也!”
張養浩教學為官清廉勤政,官聲很好。看到朝廷高低腐朽風行,他寫了《三事忠言》,專論為官之道,提出“忠以事上,敬以持己,仁以恤平易近”的不雅點,在那時廣為傳布。他在翰林直學士任上還做了件年夜事,與元明善等人積極推進恢復了廢弛十多年的科舉測試,于延祐二年(1315年)掌管了元朝第一次科舉測試。他保持舉人唯賢,錄用了張起巖、許有壬、黃溍等一大量人才,還扶攜提拔了歐陽玄、楊景行等才俊,后來他們都成為國度的棟梁。
不外,張養浩對朝廷的沒落早已看在眼里,對富貴榮華也回于淡薄。他在《山坡羊·洛陽懷古》中寫道:“天津橋上,憑欄遠看,舂陵王氣都凋喪;樹蒼蒼,水茫茫,云臺不見復興將。千古回頭聚會場地回消亡。功,也不長久,名,也不長久。”他還在《中呂·紅繡鞋·才下馬小樹屋齊聲兒喝道》中寫:“才下馬齊聲兒喝道,只這的即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禍來也何處躲?天怒也怎生饒?把舊來時威風不見了。”他寫宦海邪惡,拔取“下馬喝道”這一典範細節著墨,尖利地指出那些官員騎著馬作威作福的行動,恰是日后天怒人怨、聲名狼藉的禍端。尤其是末句中的“威風不見了”與首句中的“齊聲兒喝道”構成激烈對照,一并道出此中的因果關系。
素性正直的張養浩并不合適宦海,終極他仍是選擇回隱。回隱后的他,以詩酒為友、以山川為伴,沉醉于隱逸閑適的生涯。一首《山坡羊·一頭犁牛半塊田》活潑描述了隱居生涯,直白天然而富風趣味:“一頭犁牛半塊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家常便飯飽三餐,早也噴鼻甜,晚也噴鼻甜。平民得熱勝絲綿,長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草屋有幾間,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過晴和駕劃子,魚在一邊,酒在一邊。半夜三更猶在眠,不是仙人,勝是仙人。”他在《雁兒落兼告捷令》也有相似活躍的句子:“倚仗立云沙,回想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云霞,我愛山無價。看時行踏,云山也愛咱。”
閑云野鶴的日子沒過多久,朝廷便屢次征召張養浩出仕,他都決然不該。但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他例外出山了。那一年,關中遭受年夜旱,地步顆粒無收,平易近不聊生。《元史·張養浩傳》說他“既聞命,即散其家之一切與鄉里窘蹙者,登車就道”,以年近60歲高齡出任陜西行臺中丞,掌管賑災任務。在到差途中,他寫下了有名的《山坡羊·潼關心古》:“峰巒如聚,波瀾如怒,江山表里潼關路。看西都,意遲疑。悲傷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蒼生苦;亡,蒼生苦。”這首懷古小令佈滿了作者對平易近瘼的關心和對汗青的反思。開筆寫潼關地勢的雄奇和險峻,意在凸起潼關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看西都,并非鏡頭的橫移,而是把目光投向汗青長河的深處。張養浩深深地清楚,朝代昌隆時,統治者年夜興土木,減輕錢糧勞役,蒼生苦不勝言;戰亂時代,蒼生更要遭流離失所、生靈涂炭之苦。整首曲子氣概雄壯、情感沉郁,是元代散曲中的名篇。
《元史·張養浩傳》記錄,他“到官四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夜則禱告于天,晝則出賑饑平易近,整天無少怠”。他也寫過本身的賑災經過的事況:“路逢餓殍須親問,道遇流平易近必細詢,滿城都道好官人。還自哂,只落的白發滿頭新。”他看到餓殍流平易近都要上前訊問處置,蒼生稱他好官,他卻自感忸捏,愁得滿頭白發。他禱告上蒼降下甘雨:“彼蒼多謝相攙扶幫助舞蹈教室,赤子從今罷嘆吁。只愿得三日霖霪不斷住,便下當街上似五湖,都渰了九衢,猶自洗不盡疇前受過的苦!”假如沒有與蒼生互相關注的逼真情感,決然寫不出如許動聽的曲詞。
張養浩積勞成疾,于天歷二年去世于任上,長年59歲。他的逝世訊令蒼生悲哀欲盡,史乘記錄:“關中之人,哀之如喪考妣。”現在,這位元代名臣去世已近700年,而他的出色曲文讀來仍然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