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兵另有桃源地”——吳宓在東北聯年夜蒙自分找九宮格共享校–文史–中國作家網

一、席不暇熱,抵達蒙自

1937年盧溝橋事情后,清華年夜學、北京年夜學和南開年夜學南遷長沙,在長沙瀏陽門外的圣經學院組建長沙姑且年夜學,可是文學院被設定到地處南岳衡山集賢峰下白龍潭四周的圣經學院分校(為避暑而建立)辦學。由于戰局變更,日寇南侵,在長沙及衡山辦學曾經不平安,1938年1月,長沙姑且年夜學常委會決議將黌舍遷往昆明,4月2日黌舍改名為東北結合年夜學。

那時在姑且年夜學任務的吳宓取得黌舍行將遷往昆明的新聞,在教課之余,匆忙給有關親朋寫信,告訴現況及將來的預計。1938年1月23日早上7點,吳宓在校役周伯熙的輔助下乘car 分開衡山,下戰書3點達到長沙。他在長沙渡過了春節,盤桓數日,于2月12日上午9點分開長沙,乘火車、坐海船,歷經廣州、噴鼻港、越南海防等城市,乘火車于3月7日下戰書6時抵達目標地昆明。那時東北聯年夜借用了昆華中學、昆華師范等單元的房舍、場地,可是黌舍校舍依然不夠應用。東北聯年夜常委蔣夢麟聽一位傳授在碧石鐵路任務的伴侶說,蒙自有法國人留下的前提很好、處于閑置狀況的屋子,于是就前去考核。

蒙自是位于云南西北部的一座小城,離越南比擬近。19世紀80年月,越南被法國人占領,清當局與法國由於越南主權題目而迸發過戰鬥。從1886到1888年,清當局自願與法國先后簽署相干不服等公約。依據《中法續議商務公約》的規則,清當局答應法國有在云南蒙自開商埠、設領事館、海關、銀行、商行、病院、郵局和牢獄的特權,隨后意年夜利、德國、美國、japan(日本)也在此設領事館。1910年,滇越鐵路縱貫昆明后,蒙安閒云南的位置急劇降落,1932年法國領事館等機構遷往昆明。

1938年3月15日,蔣夢麟、張伯苓等人召閉會議,宣布決議:文學院和法商學院在蒙自辦學。那時法國人在蒙自城外建立的領事館、銀行和海關建在一個年夜院落之中。校方斷定將本來的海關作為先生上課的教室,將本來西方匯理銀行、領事館作為藏書樓和教人員宿舍,將本來法籍希臘人哥臚士創辦的洋行作為全部男生和部門教員的宿舍,將蒙驕傲紳周柏齋一棟帶有圍墻的第宅作為女生的宿舍……依據聯慷慨的打算,蒙自分校將在此辦學到1939年9月,等昆明城北新校舍完工后,師生才幹夠前往昆明。

吳宓曾經厭倦了方才停上去,屁股都沒有坐熱,然后又一路遷移的生涯。傳聞文學院又要從頭開啟遷移之路,貳心中有點兒不興奮。他在日誌中寫道:“宓初甚畏遷移,雅不欲離昆明。”可是既然聯年夜引導層曾經決議,他不得不遵從。4月1日上午7時,他和清華年夜學體育教員涂文坐上了滇越鐵路的火車,當天抵達開遠。在開遠住了一個早晨,第二天7時,他們又乘火車達到碧色寨,然后坐一列空間很是狹窄、擁堵不勝的個碧石小火車,顛末兩個多小時的波動,終于達到蒙自,然后從蒙自縣城東面往南走年夜約兩里地,達到黌舍地點地——疇前的海關年夜樓區。

吳宓和涂文住在西方匯理銀行的一個前提比擬好的序號為311的房間里。那時只到來十多位教員,再加上校園內花木扶疏,綠蔭濃茂,周遭的狀況顯得特殊清幽。

二、前提粗陋,生涯艱難

甫到蒙自,黌舍食堂生涯設定得比擬好,早餐是稀粥和一枚雞蛋,午餐和晚餐都是干米飯,七人一桌,五菜一湯。可是吳宓也有吃不飽的時辰,常常從越南人開的咖啡店里買來面包佐餐。早晨煩惱老鼠啃食面包,他不得不消繩子將面包吊掛在空中。

跟著教員們陸續到來,本來匯理銀行所屬的每個房間不得不住4小我,吳宓地點的311房間甚至住進6人,空間逼仄不說,重要是喧鬧;再加上各個房間有門互通,人來人往,紛擾喧嘩,他就是想靜靜地坐上去寫一封信都不成能。年夜約4月中旬,教學場地黌舍開端正式給教員們設定宿舍。有一種宿舍是單人世,要經由過程抽簽的方法斷定,吳宓抽得211室,這個房間地處黌舍教室的后邊。吳宓曩昔一看,昏暗濕潤,房間有傾塌的風險,並且能夠還有蟲蛇收支。吳宓發明在黌舍藏書樓的后邊,鄰近食堂的347室有兩間平房還沒有人住,于是他就請示分校擔任人樊際昌,樊際昌請求他必需和涂文一路住。他和涂文對房間停止打掃、修整——在后壁開窗,使空氣暢通,請來工匠建築簡略單純案桌、箱架和盥洗臺。4月下旬,他們終于搬進了新房,涂文住在里邊一間,他住在外邊一間。

在本來法國病院的四周,有一座西式二層小樓——俗稱紅樓,白色屋頂,黃色墻壁,有圍墻,圍墻里邊花木茂密,并辟有一方菜園。此樓為李氏(蒙自豪族)兄弟一切,兄名李澍澊,是蒙自縣財務局副局長,商會主席;弟名李伴梅,是某洋貨展司理。吳宓和賀麟與李氏弟弟李伴梅交涉,以每月40元租賃該房,更令人滿足的是其家具和鍋盆碗灶悉數供其應用。來這所屋子棲身的除吳宓、賀麟外,還有湯用彤、浦江清等四人。

住在如許的房間里,大師心境愉快,于是吳宓將這所屋子定名為“天南精舍”。大師分歧推薦吳宓為社長,浦江清為司理。規章軌制由吳宓草擬:其房錢依據房間鉅細和地位的分歧而分為每月五元個人空間、七元和八元三個品級;他們預備零丁開伙,要請一位伙夫;伙食費及其他雜費每人均派。他們先請一位老太婆,不久就調換了一位姓張的58歲的老太婆,這位老太婆的兒子也一同被聘任過去,專門擔任擔水、買菜、送信等事務性的任務。方才移居過去的幾天,他們簡直天天下戰書4點鐘,都要約請同人到宅中茶敘——吃糕點,喝咖啡,聊聊天,一時好不熱烈!

從5月初夏開端,常常碰到久雨的氣象,從天南精舍到黌舍上課要超出一片郊野,途徑泥濘難行,于是吳宓就在5月15日回到本來和涂文教員一路棲身的處所。回來后,吳宓不得不到黌舍食堂就餐,而食堂的伙食越來越差,他不得不買來雞蛋和面包佐餐,在校外或城內的南美、月華咖啡店、最喜美生菜館吃面條、包子、牛排等。

5月20日,一聲驚雷,一道激烈的閃電,劈開了正對著吳宓上課教室的一棵年夜樹,令人震動不已。8月更是常常大雨如注。吳宓棲身的房間空中濕淋淋的,甚至于雨水流進房間,沉沒了床腳。固然夜蚊未幾,可是房間里有蛇收支——固然他的房間里沒有呈現過,可是沈有鼎等傳授的房間里已經發明過蛇。蛇還爬進教室,據馮友蘭在《三松堂自序》中回想,有一天早晨在海關區的教室,有一位同事發明墻上似乎有一條年夜裂痕,拿燈一照,本來是一條年夜蟒蛇倒掛在墻上。住在如許的睡房里,他不得不警惕翼翼、小心翼翼。

一個學期停止后,聯年夜決議文學院和法商學院前往昆明。1938年9月7日,聯年夜的人員們所有的撤出講授區域,將校舍移交給中心航空黌舍。由于聯年夜文學院定在11月開學,臨時逗留在蒙自的傳授們還有年夜把的悠閑時光,他們常常到飯店飯店吃牛肉、過橋米線,飲雜果酒。

在天南精舍棲身時代,他們和李氏兄弟結下了深摯的友情,李氏兄弟屢次宴請他們,他們也屢次宴請李氏兄弟,彼此之間友誼深摯。白發蒼蒼的四川人雷少卿在黌舍四周開了一家粥館。他的粥用年夜米和桂圓、蓮子等熬制而成,味美而滋補;還姑且制作米餅,噴鼻糯而細嫩。吳宓常常幫襯,遂與雷氏成為很好的伴侶。有一天吳宓送給雷氏兩副春聯:一曰“年高德茂,物美價廉”;一曰“無名安市隱,有業利群生”。吳宓日誌記錄:“翁得宓贈聯,極為器重。”雷老板指派兒子給吳宓送來兩份禮品——一個山茶木筆筒和一面乳窯洗筆皿。在分開蒙自的時辰,吳宓將這兩件寶物回還給雷氏,并且還寫了一篇《還古物記》送給他,作為留念。

三、教書育人,說笑鴻儒

在蒙自時代,吳宓的父親簡直每個禮拜都跟他寫信。1938年5月1日吳宓的父親在給他的信中說:“汝此刻蒙自,宜安心傳授,自殺職責。有暇,除唸書或著書外,務以修養本性,錘煉身材為事,其他隨時善籌敷衍,缺乏慮也。”吳宓在蒙自的日子里,簡直是這么做的。

5月4日,黌舍開學,5月6日,正式上課。吳宓和在衡山一樣,開三門課——西洋文學史、歐洲名著選讀、歐洲現代文學。他上課的教室在102和105室,每個禮拜8節課,與本來在北日常平凡候比擬,仍是比擬悠閑的。他講授當真,他在聯年夜任教時代的同事錢穆師長教師在《師友雜憶》中回想昔時的情形:“進夜……雨生(吳宓)則為準備明日上課抄筆記寫綱領,逐條書之,又有合并,有增添,寫定章于逐條下加以紅筆勾畫……在此流寓中上課,其嚴謹不茍有這般。”瑜伽教室他授課層次清楚,內在的事務充分,說話干脆無力,很是富有吸引力。據他的先生趙瑞蕻回想說,吳宓的課都很受接待,尤其是“歐洲現代文學”最叫座。他的記憶力好,很多文學史年夜事或作家生卒年都是信口開河,他很是善於將歐洲的文學景象同中國現代文學停止比擬,然后得出新的結論。

在先生中,他特殊鐘意北年夜外文系四年級的兩位先生:一位名叫葉檉,后來曾擔負東北聯年夜外文系助教;一名叫李鯨石。吳宓在日誌中贊揚他們倆“聰明勤敏,而篤厚可親”,和他們“均頗相契”。先生中有不少人愛好寫詩,他們寫完后常常找吳宓相互商討。張志岳、劉壽嵩(劉綬松)和趙仲邑這三位同窗是清華年夜學文學系四年級的先生,他們常常找吳宓敘談,寫了詩老是和吳宓一路考慮修正。這三位先生結業的時辰,專門宴請了教員,可見師生之間友誼深摯。

吳宓與陳寅恪之間在詩歌創作上相互酬答最為頻仍。面臨國勢日衰,抗戰艱巨的景況,這些流浪在東北六合間的常識分子都有一種悲戚之心。在蒙自,一時陰雨綿延,再加上5月19日,中國部隊在徐州掉敗,陳寅恪感物傷懷,寫下了《殘春》兩首,第一首有“讀史早知本日事,對花還憶往年人”之句,感歎時局的變遷,家國的衰落;第二首有“雨里苦愁花事盡,窗前猶噪雀聲啾”之句,以花鳥暗寓人事,佈滿傷感之情。吳宓寫了和詩《殘春和寅恪》,此中有兩句:“陰晴風雨變無故,折樹摧花未忍看”,既寫出了實際生涯中的真正的氣象,也暗喻那時處于搖搖欲墜之中的中國的可悲實際!

本來陳夢家和夫人趙蘿蕤都在燕京年夜學任教,1937年10月,經聞一多推舉,陳夢家擔負清華年夜學文學系教員。陳夢家隨黌舍而衡山,而昆明,而蒙自。趙蘿蕤雖追隨良人南來,但持久賦閑在家。趙蘿蕤是吳宓的先生,吳宓對這位高足很是愛好和信賴。離開蒙自后,吳宓常常訪問陳氏佳耦在桂林街14號的家,“與蘿蕤談文學,并借書與之”。據錢穆師長教師在《師友雜憶》中記錄,趙蘿蕤于“聯年夜藏書樓所躲英國文學各書,簡直無不拆閱”。1936年,她翻譯的艾略特的《荒野》就曾經出書,清華名傳授葉公超為她寫了一篇“真正不朽”的序文。陳夢家自己也不惜贊美之詞,稱贊夫人“西洋文學成就,其實很高”。吳宓和趙蘿蕤有著良多的配合說話,所以無論是在押難的路上,仍是安居昆明和蒙自時代,他們都愛好在一路議論西洋文學,尤其是英國文學。

吳宓日常平凡愛好唸書,只需有時光就會唸書不輟。先生放寒假后,教員們常常結伴出游,可是良多時辰吳宓并不愛好三五成群出門,良多情形下都呆在宿舍里唸書。9月30日,和他在統一宿舍的6位同事都到個舊游玩,唯獨他還留在宿舍,聚精會神地唸書。他普通讀什么書呢? 他讀湯用彤贈予給他的《漢魏兩晉南北朝釋教史》,讀楊銜之的《洛陽伽藍記》等,還做私密空間了筆記;同時還為別人修正英文著作,給伴侶寫信……

四、精美景致,獨愛南湖

吳宓很是酷愛蒙自這塊地盤。此地天氣溫順,沒有盛夏,也沒有冷冬,身處其境教學如持久生涯在年齡兩季。花朵終年怒放,紅紫交集;樹木高峻,長年不黃不凋。稻谷兩熟,一茬收割,不久又有新綠。他在日誌中說:“茍能國難停息,生涯安寧,在此亦可樂而忘返也矣!”

黌舍講授場合是一座法國式花圃,院內栽種著棕樹、榕樹等寒帶樹種。吳宓那時寫下了一首詩《蒙自校園即景》,此中有幾句描述這里的風景:“云山遠帶成環翠,花園密裁似繡工。杜宇哀歌翔白露,芭蕉年夜葉裹蒼椶。”最后,他用兩句詩表達了本身固然流浪東北,可是處于此種美景之中的快活心境:“避兵另有桃源地,好景天南春正融。”

在小城的南方,聯年夜文學院的四周有一年夜片洼地,它的正式稱號叫南湖。那時聯巨匠生方才到來的時辰正處于雨季,南湖有一半的處所長滿了雜草,同窗們戲稱之為草湖,他們常常租來馬和驢在這里歡樂地騎行。比及春夏之際一場年夜雨,全部湖面就汪洋一片。湖南岸有瀛洲亭、崧島、三猴子園和法國人建築的一排別墅,更南方是軍猴子園;北邊有蒙自師范黌舍、蒙自中學和考洛斯洋行;東邊是一條進城的石板路;西邊是一條湖堤,堤旁栽種著郁郁蔥蔥的樹木,年夜堤的西邊是一個年夜湖,湖中荷花怒放,很是漂亮。吳宓在日誌中贊美南湖的美景:“夏季水漲,湖鮮明艷。……宓等恒游步其間,宓(獨游時多)樂可知已。”

在任務和進修之余,教員和同窗們常常在湖邊漫步。鄭天挺在日誌中記錄,“九時冒年夜雨至菘島,張傘沿堤緩行,四顧無人,別饒野趣,自認為繪圖中人也”。仍是先生的趙瑞蕻回想說,他常常看到陳夢家、趙蘿蕤佳耦在湖邊漫步,陳夢家穿戴藍布年夜褂,布鞋,手里拿著一個灰布包;而趙蘿蕤比擬瘦,苗條的身形,很是瀟灑……陳寅恪游南湖,留下了《南湖即景》這首詩。他寫對南湖的印象,開首兩句是“風景竟然似舊京,荷花海子憶升平”,他以為南湖的景致和北平后海的景致頗為類似;而吳宓則以為這里的南湖很似江南的西湖,是以寫下了“南湖獨步憶西湖”的詩句。

水滿湖面,湖水浩大,恰是魚蝦活潑的時代,有幾位教員們早晨劃著船,達到水中心,以豬肉或以蚯蚓為餌料下釣,釣烏魚、鯽魚、白魚和鲇魚。可是第二天早上劃船往看的時辰,船夫曾經將釣線收走,能否得魚,他們不得而知。吳宓可沒有如許的閑情逸致,他只是在湖邊躑躅,邊漫步邊觀賞湖上的美景。

1938年8月1日開端,先生開端放寒假,一部門先生和教員離校前往昆明。由于吳宓是孤身南征,也就只能臨時勾留蒙自。沒有了任務方面的壓力,吳宓身心輕松。他在8月30日又前往天南精舍,棲身在本來的房間里,坐在窗前悠閑地觀賞漂亮的風景,“綠稻盈田,雜花飾壁。而秋山青紫,秋云圍繞。白鳥群飛,牛鈴續響。殊足暢懷適性也。”他還常常繚繞南湖步行,面臨夏季的南湖,他只感到到“景致仍然,荷花正好”。

10月21日,他單獨到南湖和軍山一帶游賞。一路上,放眼看往,落日下四野一片金黃,農夫們正在忙著收割莊稼;軍山四周的池港中,荷葉還漂浮在水面上,青紫交集;回途中他看到,農夫用牛車將稻谷運回家中。行至南湖,“見彼蒼白日,綠柳紅屋,反照水中,明漪如畫”,吳宓懷著依依不舍的心境,在湖邊“彷徨久久始回”。10月27日,他又“偕錢穆、沈有鼎君至南湖、軍山一帶游步。夕,知武漢已于二十五日淪陷,甚憂”。在10月28日,也就他們是分開蒙自的前一天的薄暮,吳宓“在南湖湖心堤上久立,作詩一首”,標題是《離蒙自赴昆明》,此中“半載安居又上車,青山綠水滴紅花。群飛漫道三遷苦,茍活終知百愿賒”兩聯抒發了吳宓對南湖美景的迷戀不舍之情,也表示了對時局動蕩、持久流離失所的無法與苦悶。

五、雖處獨身,了斷情緣

吳宓和老婆陳心一離婚之后,一向處于獨身狀況,作為一個40多歲的漢子,他有尋求戀愛和幸福的權力。他愛好身邊的一些女生,發乎情,止乎禮義,本無可厚非;一些女先生對這位名傳授由俯視進而轉化為傾慕之情,也在道理之中。不外,過多的男女之情也讓他支出價格,他本身有過反思。他在10月16日日誌中說,“宓之戀愛掉敗,其對宓志業之喪失(如學問、著作、聲譽等)為最年夜也”。

追隨吳宓南遷的先生高棣華(日誌中作“K君”)與吳宓關系時冷時熱,后來她從長沙達到噴鼻港。對于高棣華,“宓雖愛K,然以年紀懸殊,決不強求,只愿以致純之心護助之”。從長沙分別之后,吳宓和高棣華還常常有手札往來,高棣華的信是用英文寫的,吳宓每次回信,老是對她的信細心修正,然后連同回信一路寄還;同時還常常寄錢曩昔補助她。據和高棣華在一路任務,并和她關系親密的袁守和先容,高棣華不喜用功,好遊玩。有一次高棣華寫信給吳宓,說她不警惕掉竊,盼望吳宓寄錢賜與救濟。吳宓本身心里很是明白,她之所謂掉竊,能夠是遁詞,由於她一貫生涯奢靡,支出不夠日常。盡管這般,吳宓仍是將7月薪水從金城銀行悉數匯往在噴鼻港的“祥弟”,請他換成港幣后交給高棣華100元。高棣華后來寫信給吳宓,但對吳宓的輔助只字不提,吳宓很是悲傷,決計“對K淡薄,且不妥再以金錢助之也”。

在蒙自時代,吳宓已經和蘆葆華(日誌中作“雪梅”)也有過一段來往。蘆葆華是貴州人,是一位女作家。1933年,主編《至公報》副刊的吳宓結識蘆葆華了,曾向她求婚,但遭到婉拒。1936年,蘆葆華嫁給同是貴州人的劉健群,劉健群曾擔負過何應欽的秘書,后來投奔蔣介石,是蔣介石的親信。在7月初的一天,吳宓收到蘆葆華的信,信中稱,她曾經在5月28日和劉健群離婚,此刻曾經達到噴鼻港,盼望到昆明來見吳宓。在達到昆明之前,蘆葆華曾經在安定縣溫泉小學任教,她造訪過聯年夜教員張蔭麟,探聽吳宓的婚姻情形。傳聞吳宓和原配陳心一沒有重回于好的能夠,她又寫信給吳宓,盼望早日和他成婚,然后在云南買田回隱。吳宓寫信婉拒,“愿一直為兄妹——請以胞兄視我,而以吾父為寄父”。

7月24日下戰書2時,吳宓接到蘆葆華的電報,她要到蒙自來造訪吳宓。他寫信告知蘆葆華,盼望可以或許在開遠會晤。吳宓的信方才收回,當天就接到蘆葆華的電報,說她曾經達到開遠,盼望他25日到開遠,她在年夜東酒店等他。這時恰是先生期末測試時代,吳宓要監考,要閱卷,忙得腳不著地,可是他仍是決議往開遠一趟。25日,他函告蘆葆華,并附寄“測試日程表”,闡明本身不克不及25日赴約的緣由。當日,吳宓又接到蘆葆華的電報:“華來蒙自? 兄到年夜東? 電復。”這般緊迫而頻仍的電報和手札往來,足見蘆葆華心境之急切。

7月26日上午,吳宓還在忙于先生的測試,下戰書1點40分乘火車達到碧色寨,然后換乘4點的滇越火車,鄙人午6點達到開遠。蘆葆華“艷容濃妝”到車站來迎接他。蘆葆華見到吳宓后數說她與劉離婚的經過歷程,她以為和劉健群分別是一個對的的決定。吳宓一時也認同了蘆葆華的見解。第二天,他們持續一路漫步,蘆葆華將想和吳宓成婚、買田回隱的工作重復說了一遍,吳宓仍然婉拒,并盼望蘆葆華另尋良伴,萬萬不要將對方必需具有很高的文學涵養作為主要前提。7月28日早上6點,他們從年夜東酒店動身,直奔火車站,“宓南行,雪梅北趨,仍由昆明赴溫泉小學”。

正如他狂追多年而不得的毛彥文所說的,吳宓是一位心腸仁慈,為人拘束,有公理感,有濃重的墨客氣質而兼有幾分浪漫氣味的文人。從南渡到達到蒙自這段時光,和他來往親密的女生還有其他幾位,后來她們都各有所屬。在7月25日的日誌中,吳宓不無感傷地說:“唯是國難后一年中宓所曾留意或眷念之男子,皆嫁盡,無余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