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耘 著《道體學找九宮格聚會引論》出書暨后記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9e83ca904c86.13692891.

丁耘著《道體學引論》出書暨后記

 

 

 

書名:《道體學引論》

作者:丁耘

出書社:華東師范年夜學出書社

出書時間:2019年8月

 

內容簡介

 

本書從闡述道體學典籍(重《易舞蹈教室》、《庸》,旁參《莊子》)的精義進手,從頭梳理中國哲學的義理脈絡,并轉而在此立場上統攝西洋哲學的基礎問題。最終我們將看到,一種告別“本體論”而走向“道體學”的哲學思慮,畢竟是若何能夠。

舞蹈場地 

目錄

 

序文

一、緣起會議室出租:《道體學引論》與《生生與做作》

二、道體學與本體論

三、本書的進路與構成

 

上篇 論道一

 

第一章 生生:易誠初說

第一節 生生與做作

一、依四因說的新中國哲學及其局限——以牟宗三為中間

二、破四因說的新東方哲學及其局限——以海德格爾為中間

三、天生、做作與哲學的第一開端——四因說的來源與深情

四、結語:做作、天生與生生

第二節 乾坤與誠

第三節 道體初說:誠之虛壹

一、誠之虛

二、誠之壹

 

第二章 道而一

第一節 道與一瑜伽教室(上):道氣辨

第二節 道與一(中):年夜一與成物

第三節 道與一(下):齊物辯

第四節 道物與言默

第三章 道一之微

第一節 一之道術

第二節 莊儒之微

小結:生生與道一

 

共享空間下篇 道之體與道之學

 

第一章 道學統宗

第一節 道體學之一統三宗

第二節 宋儒之轉莊子道體學

 

第二章 “生生之謂易”

第一節 天人之“繼”:《易繋·繼善成性章》疏(上)

第二節 生生與無為:《易繋·繼善成性章》疏(中)

第三節 一道與二本:《易繋·繼善成性章》疏(下)

一、道一、天人

二、破二顯一

三、《易》而《庸》

 

第三章 道體之為誠體:《中庸》年夜義

第一節 道體學與《中庸》

第二節 教與明:《中庸》年夜義(上)

第三節 誠體共享會議室與成性:《中庸》年夜義(下)

第四節 即誠體總論道體

 

第四章 西學統宗

第一節 “一”與“是”:西瑜伽教室學之建統

第二節 立宗

第三節 學變

第四節 崩解

結語

 

附錄一 哲學與體用——評陳來傳授《仁學本體論》

 

附錄二 論海德格爾對康德時間學說的現象學闡釋

 

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簡介

 

丁耘舞蹈場地,1969年生,哲學博士,復旦年夜學哲學學院傳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年夜學思惟史研討中間主任,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任《思惟史研討》、《思惟與社會》、《開放時代》編輯委員。重要研討興趣為中西思惟史、德國哲學、古共享會議室希臘哲學與中西比較哲講座場地學。已出書專著《中道之國》(2015)、《儒家與啟蒙》(2011)、《十七世紀形而上學》(合著,2005)等。譯有馬丁·海德格爾《現象學之基礎問題》(2008第一版、2018修訂版)等。主編《思惟史是什么》(2006年)、《五四運動與現代中國》(2009年)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討》等刊物發私密空間表論文20余篇,還有譯文多種。2009年獲“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后記

 

教學從動筆擴充《生生與做作》開始,書稿的寫作時斷時續,前后大要五年有余。這個時長,包含稿子最后的篇幅,都年夜年夜超越了本來的預期。好在全書思緒依然堅持了一貫。這或是因為,此書家教篇幅雖幾回再三超越界線,但始終沒有偏離基礎問題與基礎文本。有的文本解釋,前后表述雖有變化,但也不過符合義理的展開與推進,依然服從于一個整體的論述方略。

 

註釋之后,以兩篇舊撰為附錄,充作全書整體思緒的佈景。附錄一草就于此書撰寫期間。附錄二晚于《生生與做作》,早于全書其他部門,或許說主體部門。對于讀解《道體學引論》的西學論述,附錄二當能供給些許幫助。對于此書的中學論述,附錄一也有參考意義。

 

由于此書的表述,或歸根結底由于此書的方式及結論,問世之后或許有各種反應。也許會有一些爭議,家教也許會有中途而廢的閱讀,也許會有耐煩反復的讀解,也1對1教學許會有會心的解釋,也許會有比較緩慢但深入的推進。一切這些,舞蹈教室既難以逆料,也不難想見。對于此書引發的一時反應,作者當然不會無動于衷,但也不會期許過高。此書的撰寫方法對于現代讀者確共享空間實可算一種考驗。不過說究竟,此書與其說考驗讀者,不如說考驗作者;與其說考驗作者已成的寫作,不如說考驗作者將行的思考。《道體學引論》畢竟只是一部引論,它開啟的途徑仍需求繼續推進。作教學者確定盼望越來越多的人行進在這條途徑上,但沒有來由不本身繼續開疆拓土,哪怕依然暫時孤獨。比起熱鬧不凡的喧攘、謬托良知的擾亂,孤軍奮戰幾乎可以算作幸福。

 

此書最終得以完成,起首要感謝“六點”的倪為國師長教家教師多年的催促和耐煩的等候。單從他組稿的堅決和等待的毅力看,倪師長教師就可身處當今真正的出書家之列。註釋完成以后,我指導的碩士研討生蘇杭同學主動請纓,幫助充實與核對注釋引文。由于他對我的研討方法和論述習慣較為熟習,經我提議,出書社小樹屋批準,請他做此書的特約編輯。編校任務很是繁個人空間瑣辛勞,沒有蘇杭同學的熱情支出同專業支撐,此書的出書生怕會遲延好久。瑜伽場地在此衷心表現感謝。這里也要感謝陳哲泓師長教師,他原來負責此稿的編輯,做了不少後期任務。

 

《引論》上篇關于《莊子》的兩節,曾以其他標題在《古典學研討》及《思惟與文明》兩種輯刊發表過。下篇也有短于一節的零碎內容,在發表于《哲學私密空間研討》和《杭州師范年夜學學報》上的兩篇文章中曾經用到。

 

書稿撰寫期間,李為學、谷繼明兩位師長教師分別允許我閱讀了他們正在點校的唐武功與惠棟的《中庸》注疏,對我撰寫下篇第三章有所啟發。這里由衷地感謝他們的慨然互助。全書緣于《生生與做作》,而此文緣于柯錦瑜伽教室華密斯與莫斌師長教師。全書兩篇附錄,緣于陳來、王慶節二師長教師。此地向以上四位表現謝意。

 

在長期的研討任務中,張奇峰、蘇杭、王濤、李鵑、陸建松、鄒輝杰、郝春鵬、高樺、陳勇、徐逸飛、張云翼、邵奇慧、張鵬等學友在資料搜集以及其他方面給予了許多可貴的幫助。沒有他們,研討無疑會不時墮入僵局。當然,在這方面曾施援手的遠不止以上列名諸位,這里并致謝忱。

 

往歲二月,蒙甘陽、吳飛兩位傳授的垂青,為拙文《哲學與體用》,也就是本書的附錄一,組織過一次會講。除他們兩位外,楊立華、唐文明、李猛、吳增定、朱剛、韓潮諸傳授也都指點很多。會中所論,與本書個人空間宗旨的收束也有必定關系。劉小楓傳授、馮金紅密斯與舒煒師長教師一向關心此稿。這些年來與張志強、賀照田、江湄、吳增定、先剛、干春松、唐文明、陳壁生等諸位同志的交通也讓我受害很多。

 

在此向以上諸位表現感謝。天不喪文雅。他們的存在,當然不僅是我個人的幸運。多年來學術思惟上的砥礪與醞釀,離不開師友的關懷和鼓勵。我地點的年夜學和城市的那些師長和伴侶們對我是尤其珍貴、難以替換的。

 

常恨拙稿成篇緩慢,思慮亦未臻純熟。家嚴已步進耄耋之年。《生生與做作》完成之際,久染沉疴的先慈依然活著。而今全書殺青,其屍骨早寒矣……

 

丁耘

2019年2月15交流日(歲在己亥,正月十一)

 

責任編輯:近復

@font-fac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face{font-family:”宋體”舞蹈教室;}@font-face{font-fam私密空間ily:”Calibri”;}p.MsoNormal{mso-style-name:註釋;mso-style-parent:””;margin:0pt;margin-bottom:.0001pt;會議室出租mso-pagination:none;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family:Calibri;mso-fareast-font-family:宋體;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span.msoIns{mso-style-type:export-only;mso-style-nam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color:blue;}span.msoDel{mso-style-type:export-only;mso-style-name:””;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color:red;}@page{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聚會場地page Section0{margin-top:72.0交流000pt;margin-bottom:72.0000pt;margin-left:90.0000pt;margin-right:90.0000pt;size:595.3000pt 841.9000pt;layout-grid:15.6000pt;}div.Section0{page:Section0;}

 

TC:9spacepos273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